English   Korea
成功案例

(1)案例1

  施乐公司是美国复印机产业的巨人之一,在七十年代由于忽视了全球性的竞争威胁而被迫进入防御状态。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在世界复印机市场一直保持垄断地位。但由于忽视了竞争的存在,从1976年到1981年,施乐公司遭遇到了全方位的挑战,其中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是日本的佳能公司,该公司竟然推出了以施乐公司的成本价销售复印机的惊人举措,竞争结果是施乐公司的复印机全球市场份额从82%直线下降到35%。为了弄清佳能公司的降价策略,施乐公司开展了大量的竞争情报研究,通过对竞争对手和自身的对比分析,施乐公司多方面调整了复印机产品的战略和战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终从日本佳能公司夺回了市场份额。施乐公司认为:如果没有竞争情报,今天得天复印机产业就不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了。

(2)案例2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一直是全球消费电器和小家电产业的领导者,但由于公司没有跟踪全球竞争对手的信息,在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策略上固步自封,不愿关注世界竞争环境的变化,掌握产品的国际通用标准,学习竞争对手先进的产品生产和管理经验,到了七十年代末,通用电器公司陷入困境,此时公司才感受到来自日本公司优良产品的压力,开始寻求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在一些产品上获得成功,但为时已晚,无力改变通用电器公司失去世界消费电器和小家电产业霸主地位的现实。

(3)案例3

  摩托罗拉公司在七十年代曾因不关注日本竞争对手的信息,在彩色电视机产业中败于竞争对手,与1974年退出彩电产业。到了八十年代,摩托罗拉公司开始将精力从单纯的指责日本公司转移到想了解日本公司是如何获得全球领先地位的。首先,摩托罗拉公司成立了竞争情报部门,全面了解竞争对手的实力,将自己的运作模式与日本公司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公司开始重视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将生产出超过日本标准的产品确定为公司新的战略目标,对公司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制定了较高的管理标准,最终生产出竞争力很强的产品,成为国际移动通信设备市场的巨人。

(4)案例4

  微软靠竞争情报打败对手。近几年来,网络浏览器作为进入国际互联网的必要工具,更成为电脑软件业公司争夺的焦点。微软公司曾经因为判断失误,未投入全力开发该项目,致使网景公司得以一度占据高达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了重新夺取网络浏览器市场,微软充分发挥了竞争情报研究部门的特长,每月定期监测网络浏览器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以此作为微软公司制定网络浏览器市场策略的指导方针。竞争情报帮助微软最终夺取了网络浏览器市场领导者地位。网景公司被彻底击败了,甚至被美国在线公司购并。

(5)案例5

  目前在上海证卷交易所上市场的中国四川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自1994年在上证所上市以来,一直以其良好的业绩和成长性而位居上证所绩优股的行列,该公司1994年、1995年年终业绩分别为每股盈利0.517元、0.54元,在全球最大的225家承包商中,排名第141位。但该公司在1996年1-6月份的经营中,不注重对市场竞争情报的综合研究,竟将公司几年业的盈利和配股募集的巨额资金投向了非洲乌干达沙漠,导致投资血本无归,中期每股盈利变为-0.77元,一下成为沪市业绩最差的上市公司。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竞争情报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密切关联性。

(全文结束)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