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社会问题
调查地点:上海、天津、深圳
调查方法:入户访问
调查机构:零点调查
报告来源:零点调查
报告内容: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春节的核心就是团圆。那些不和父母同住的夫妇会面临着到谁家过年的抉择。近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上海、天津、深圳3个城市的800名不和父母共同居住的已婚人士进行了入户访问。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70%。
调查结果表明,昔日在男方家中团圆守岁的传统正在让位于五花八门的过年方式,去男方父母家过除夕已不再是唯一和必须;独生子女夫妇面对“回谁家过年”这个问题存在一些困扰,但并不严重,平衡与协调是他们选择化解这一难题的新理念。
过年方式更花哨,“轮庄”、“分居”渐走俏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昔日在男方家中团圆守岁的传统,正在让位于五花八门的过年方式。36.68%的家庭仍然坚持“年三十在男方父母家”这一传统习俗,但有10.22%的家庭会在女方家度过除夕。此外还有多种多样的过年方式:19.16%的家庭选择了“一年一家,轮流做庄”的方式;8.76%的家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到平时相对走动较少、或身体不好、或经济条件较差的一方父母家过年;4.94%的家庭选择了各回各家的“分居过年”的方式。这样的变化在80后的年轻夫妇身上更加明显。80后的年轻夫妇选择年三十在男方父母家过节的比例明显低于六七十年年代的夫妇,而选择“分居式”和“轮流做庄式”的过年方式则多于六七十年年代的夫妇。多样的过年方式表明流行几千年的以男方家庭为主的传统观念逐渐松动。
平衡与协调,独生子女处理“娘家or婆家”难题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纷纷结婚,普遍造成了婚前一个家,婚后变成3个家的状况,而父母们的传统观念都希望孩子们能回家团年。是不是有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小夫妻面临着到谁家过年的两难抉择?本次调查显示,目前的现实情况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在125名不和父母共同居住的在婚独生子女中,有11.1%的人认为自己目前面临这个问题的困扰,略多于非独生子女(8.5%);同样,因为这个问题而争吵的独生子女也仅高于非生子女2.2个百分点(6.4%;4.2%)。
祖辈多生一代受到的更多是权威式教育,而独生子女一代则更接受相互平等的理念。独生子女面对春节该去谁家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渗透了平等的原则,愿意通过协商和体恤更需要照顾的一方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基本回婆家”的男方主导式,还是“基本回娘家”的女方主导式,独生子女夫妇均低于非独生子女夫妇;相反,独生子女夫妇比非独生子女夫妇有更多平衡和协调的解决方式:选择“一年一家,轮流做庄”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和最需要陪伴的父母一起过年的独生子女夫妇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夫妇。
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也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宽容。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4年《年轻人汽车市场趋势研究报告》对青年文化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作为家庭中稀缺资源导致了家庭管理规则的改变,子女空间的相对扩大,家庭环境对于他们更宽容,父母与子女的硬性权威与一致化教条逐渐让位于平等沟通的朋友关系。
电话拜年做补偿,父母需要更多关爱
对于没有子女陪伴单独过年的另一方父母,有近七成的人选择了打电话问候的方式(67.39%);选择日后探望的占33.4%。80后的年轻夫妇选择电话问候的比例更高,达到78.12%;而选择日后探望的比例仅为21.45%。信息社会的快速沟通一方面使我们的交流变得更便捷,能够对远在异乡独自过年的父母做出补偿,但是另一方面又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依赖于这种方式,和父母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减少很多,而面对面的交流是其他沟通方式不可替代的。
在中国,由“双独”子女组成的家庭近年来正在迅速多起来。专家预测,未来10年,包括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将达到千万个,并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独生子女将遭遇一系列421式家庭结构带来的难题,“春节该回谁家?”仅仅是这一系列难题的缩影。独生子女在面对这些问题上有能力不断突破旧有的传统观念,创造出更多和谐、有效的解决方案。但值得注意的是,对养育自己的父母的关爱和回报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基础。春节如何过、到哪里过,也都永远不要背离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