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主板
调查地点:主板市场
调查时间:2006年10月
样本数量:厂商29家产品754款
调查方法:现场街访
调查机构:GFK
报告来源:GFK
报告内容:
与显像管大幅下降和背投彩电逐渐没落相反的是,液晶电视完成了彩电市场55%的销售额
根据全球权威的市场研究机构GfK最新的零售监测数据,2006年彩电市场,液晶电视继续保持迅速发展的势头,从销售量和销售额上,都开始对显像管彩电、背投彩电和等离子彩电发起了全面的进攻。
液晶电视:销量占比达22%,销售额占比达近55%
数据显示,2006年,彩电在GfK监测的100城市的销量比2005年上升了约10%。其中,显像管彩电销量同比下降约4%,背投彩电下降64%,液晶彩电销量同比上升180%,等离子彩电上升12%。
与此同时,液晶电视销量占比达到22%,销售额占比达到近55%。可见,液晶电视的销售额占比占据绝对优势。与此对应的是,显像管彩电占比的大幅下降和背投彩电的逐渐没落。同时,等离子彩电的增长也远小于其预期的增长,虽然其销量上升了,但由于受到液晶彩电快速增长的挤压,等离子彩电销售额占比竟然下跌了约6个百分点。
屏幕尺寸呈现增大趋势:显像管多30”英寸以下,平板多30”英寸以上
GfK的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彩电总体市场呈现屏幕尺寸增大的趋势。30”英寸及以上彩电的占比由2005年的19%,上升到了2006年的27%。
从不同种类的彩电来看,其屏幕尺寸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显像管彩电还是以21”、25”和29”为主,等离子彩电以42”英寸为主,而液晶彩电尺寸系列丰富,各尺寸都占一定比例,而其中30”英寸以上在液晶彩电中占比约75%,
平均价格:液晶远低于等离子
GfK的零售监测数据显示,从附图中四大类彩电的平均价格走势可以看出,2006年,平板电视的平均价格呈现迅速走低的趋势。而液晶的整体平均价格又远远低于等离子。GfK的的市场研究人员认为,正是由于液晶的价格优势,以及均价上的快速下降,使得其2006年得以迅速发展。
国产品牌的平板电视占比低
从产品不同来源地的角度来看,在销量上,欧美品牌液晶和显像管彩电销量较为接近,日系品牌液晶在其产品结构中占比小于其它国外品牌的相应比例。韩系品牌液晶彩电在其产品结构中占比高达72%。国产品牌虽然销量增长最快,但是平板彩电在自身产品结构中占比还是比国外品牌低很多,80%以上都是显像管彩电。
GfK的零售监测数据还显示,除日系品牌外,2006年对比2005年,等离子在各国品牌自身产品结构中的占比均呈下降趋势。国产品牌不论液晶还是等离子的均价,都远低于国外品牌。另外,欧美品牌平板彩电降价幅度较大,目前均价低于韩日品牌。而韩系品牌平板彩电整体均价又高于日系品牌,这与韩系品牌强调发展高端的策略不无关系。
支持高清显示的彩电:销量过半
2006年,向高清发展,显然是彩电的一个令人瞩目的趋势。GfK的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HD-READY(支持高清显示)彩电占比大幅上升,其中九成以上平板彩电大多支持HD-READY,但显像管彩电中具备HD-READY的比例仅为34%,比2005年上升了约5%。而对于整体彩电市场而言,支持HD-READY的彩电销量已经过半。
GfK的零售监测数据还显示,对比2005年,逐行扫描彩电占比上升约9个百分点。然而,其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还是略低于50%。
另外,整体市场中4:3屏幕格式彩电占比下降,但是依然保持73%的比例。由于16:9宽屏格式彩电的巨大发展潜力,使得未来几年4:3格式彩电占比还会迅速下降。
渠道:液晶热衷家电连锁店,显像管最青睐超市
GfK的零售监测结果显示,2006年,不论是百货商店、家电连锁店,还是超市、独立店,显像管彩电的销量比例都占据至少60%以上的比例。同时,不同种类的彩电对不同的渠道又显现出不同的偏好。其中,液晶彩电在家电连锁卖场中销量占比大大高于在其他渠道的占比,而显像管彩电更偏好连锁超市渠道,在其中的占比竟然高达93%。
附图四大类彩电平均价格走势(100城市)
(感谢GFK提供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