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Korea
首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邮 箱 论 坛
3see首页 > 免费报告 > 综合
影响力突破点:资本背后的善意程度
报告出处:零点调查  发布日期:2007-01-25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社会问题
调查方法:入户访问、拦截访问
调查机构:零点调查
报告来源:零点调查

报告内容:

  从1992年跨国公司真正开始他们的中国之旅算起,已有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的历程中,如何与异域文化和价值观相融合是跨国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正如上海大众汽车的裴贝翠女士在世界专业研究人士协会ESOMAR在上海召开的中国论坛所说的那样,“也许你可以说中国人自己把自己看作是世界的中央的观念是错误的,但我们在中国做生意,就要自觉地以中国为中心。13亿人不会因为你一个老外或者一个老外企业而变,你必须学会适应他们的需要”。

  《2006中国最具影响跨国企业研究报告》结果也显示:产品和技术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备门槛条件,真正的胜率将取决于跨国企业对本地社会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恰恰源自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锻造和系统提升;总体而言,来自美欧的跨国公司的影响力依然遥遥领先,具有明显的管理标杆价值。

  本次调查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的2239名18-60岁普通公众进行了入户访问;同时使用配额抽样的方式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个城市的418名跨国企业员工和482名企业经理人进行了拦截访问。普通公众调查的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19%。

  跨国企业影响力的胜负取决于对企业影响力的系统管理水平,美欧企业仍最具标杆价值

  2006年跨国企业影响力形成美欧领跑,日资直追,中资起步,港台落后的格局。调查结果表明,欧美企业的领先不只是它们在某一项指标上表现优秀,而是全面胜出。美国企业不仅在整体影响力上独占鳌头(综合得分43.92分),而且在各项二级指标上的得分均高出其它资本来源地企业较多;欧洲企业表现也较佳,在综合影响力(综合得分22.62分)和各项二级指标上的表现仅次于美国,均位居第二。

  边缘管理元素的高表现支撑美国企业影响力处于高位,公共关系的作用尤为突出

  从美国企业影响力构成指标上看,公共关系的表现最为突出。管理机制、企业文化、公司形象和危机管理这些指标与公共关系共同构成了美国企业表现最佳的五个方面,而这些指标则是一些过去处在相对边缘地位的管理元素。与这些指标相对应的是,那些企业竞争力的必备元素,如产品形象、市场竞争力等,则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这表明恰恰正是那些边缘管理元素支撑了美国企业的影响力水平的高度。

  公司和产品形象的提升为欧洲企业影响力的稳健增长提供助力,而企业领袖和管理团队的领导能力则略显弱势

  欧洲跨国企业影响力构成因素评价历年结果显示:欧洲企业的影响力逐年稳步上升(15.6分;18.35分;22.62分)。公司形象和产品形象一直是欧洲企业的强项,2006年欧洲企业则依然保持这两个方面作为其表现最好的指标,它们的提升为欧洲企业影响力的稳健增长提供了助力。但与其自身相比,欧洲企业在领导力上的表现则不太理想,是其在各项影响力构成因素中认同度最低的指标。

  人力资源、领导力和市场竞争力是日本企业影响力的重要来源,而对本地社会的沟通策略及本地员工的重视程度是其影响力突破的关键点

  从日本企业影响力构成指标上看,人力资源、领导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三项内部管理指标是日本企业表现最佳的三个方面,是日本企业影响力的重要来源。具体从影响力构成因素的内外部评价来看,日本企业在公共关系、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这三项指标上内部评价明显高于外部评价。而企业文化是中国公众对日本企业认同度最低的指标之一,公共关系和管理机制的表现也并不突出。实际上很多源自日本的跨国企业在本地社会的社区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多颇为积极的举措,但是两国之间特定的文化历史渊源不仅意味着日资企业在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尊重时要付出更高的沟通成本,更表明其需要有新的思维和方式去推进与本地消费者的沟通策略。

  低影响力企业各项指标表现均不尽如人意,有待全面提升跨越社会影响力阈值

  2006年中国大陆企业影响力构成指标得分显示,内部管理各项指标的表现均不尽如人意,除了人力资源稍高于公司形象外,其它内部管理指标的认同度均处于低位。虽然中国大陆企业的外部形象各项指标较内部管理得分较高,但只有社会贡献度这一外部形象指标得到内外部评价的共同认可。中国大陆企业要想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在积极加强和公众沟通的同时,亟需全面建设与完善其内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中国大陆企业的国际化蜕变。

  韩国企业在2006年各项指标评价得分均有小幅下降,尤其是在产品形象、公司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影响力下滑较大,而这三个指标在2005年是韩国跨国企业表现最好的指标之一。同时,危机管理和公司形象是韩国企业2006年在各项影响力构成因素中表现最差的指标。

  与欧美企业相比,港台企业也有很大差距。2006年港台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影响力依然处于靠后位置,在各项指标上的评价均处于劣势。相对来说,企业文化是港台企业表现最好的方面;台湾企业在管理机制上的认同度以及香港企业在社会贡献度上的认同度较高。港台跨国企业应充分利用与中国大陆同根同源的优势,加强与公众沟通,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影响力。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企业都面临如何在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获得成功,如何与本地社会更好地融合的问题。我们已经日益进入一个技术、产品、管理水平甚至营销方式也同质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市场竞争的方式虽仍然以产品和技术竞争为基础,但这种基础越来越成为一种必备的门槛条件。真正的胜率将由社会影响力决定,这种影响力恰恰来自于企业对于非直接用户的认同、内部员工感受、公共关系等管理元素的全面锻造与系统提升。

返回】   【关闭】             
   
相关链接
 - 城市供水:涨价意味着什么?
 - 谁最担心养老
 - 就业仍是心头患
 - 平安社会还盼警务人员经常见
 - 社会保障,伞够大吗?
 
免费报告站内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4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蓝宏智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10012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