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就业问题
调查机构:零点数据
报告来源:零点数据
报告内容:
就业仍是心头患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公布的《2006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以及在第二届公共服务评价国际研讨会上发布的《2006中国公共服务评价指数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就业问题仍然是中国城镇居民的关注重点,同时失业群体低龄化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趋势。一方面是巨大的就业压力形势,另一方面社会提供的各项就业服务却不能满足相应的需求,就业问题依然是公众和政府的心头之患。
就业问题高关注,失业人群低龄化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历年的《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显示,在2001-2005年期间,下岗就业问题一直是城市居民关注的首要问题。2006年,尽管社会保障问题取代下岗就业问题成为首要关注点,该问题的关注率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32.5%)。特别的在2006年,“个人职业状况”对于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仅次于个人经济状况,位居影响力的第二位。
在2005和2006年,失业人群的低龄化趋势逐渐显现。在2005年调查所涉及到的失业人群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了35%;而在2006年调查所涉及到的失业人群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了38.1%。与之相比,46-55岁失业群体的比例有所下降,表明这几年政府针对40、50人员所做的再就业工程逐渐产生成效,但是针对年轻人的就业服务亟待加强。
就业服务症结:信息不畅、培训缺乏和就业机会不足
就业服务是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6中国公共服务评价指数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于就业服务的满意程度较低(45.8分),除了略高于社会保障服务(43.9分)外,与其它各项公共服务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城乡三地居民对当地政府的就业服务表示不满意者比例均高于表示满意者,特别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对当地政府就业副务表示不满意的受访者比例分别达到了38.5%和36.2%。
那么就业服务的症结在哪里?调查结果显示,就业信息场所的不足、就业培训机会的缺乏和工作机会少是当前就业服务领域的主要瓶颈和障碍。近半数(48.5%)的受访者表示,当地并没有开办可供他们利用的任何职业介绍和招聘信息交流的机构或场所,54.5%的人表示当地关于就业技能技巧等方面的职业培训活动并不太多或根本没有。
在各类就业信息交流机构和场所中,政府设立的职业介绍所和劳务交流中心仍是主流,商业性质的劳务中介公司是重要补充。另外,以网络为平台的就业服务网站仍然不是很普遍,仅有4.8%的受访者表示当地有提供类似的网络就业服务。
农村就业服务更落后
从三地比较而言,农村的就业服务表现较差。六成的农村居民表示当地根本没有任何职业介绍的机构或场所,当地的就业培训数量还非常不够(不太多或根本没有),各种人才市场招聘会不太多或根本没有。
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只有各级政府坦然承认这一问题和困难,积极提供多种灵活的就业服务和鼓励创造多种就业方式,才能使全社会和全体人民受益。
关于《2006中国公共服务评价指数报告》的技术说明: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于2006年第一季度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南通8个城市,浙江绍兴诸暨、福建福州长乐、辽宁锦州北宁、河北石家庄辛集、湖南岳阳临湘、四川成都彭州、陕西咸阳兴平7个小城镇及其周边农村地区的4128名18-60岁常住居民(农村是16-60岁)进行的入户访问,其中城市居民2118人、小城镇居民1140人、农村居民870人。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2..98%。
|